5月涨幅回落 专家普遍认为:CPI下半年仍将冲高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6月13日 08:58
市场普遍存在高通胀担忧,近期A股指数一路下行。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PI涨幅较上年
同期增长7.7%,增速有所减缓,低于4月份的8.5%,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但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下半年PPI的传导压力加大,CPI不排除掉头冲高的可能。CPI数据公布后,一直徘徊3000点附近的上证指数直落到2900点,虽然7.7%的涨幅其实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但投资者仍然普遍存在高通胀的担忧。
CPI走势:PPI传导压力加大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
根据数据,食品价格增速减缓带动CPI增速出现回落。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19.9%,增速低于4月份的22.1%.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7.8%,低于4月份的47.9%;油脂价格上涨41.4%,低于4月份的46.6%.不过,粮食价格上涨8.6%,高于4月份的7.4%.
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5月份CPI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回落。现在的CPI构成因素中,食品占36%,而这段时间食品价格有缓和趋势。但他认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影响,下半年PPI会持续上涨,而且肯定会加大对CPI的传导压力。他认为,目前国内的通胀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是PPI上涨向CPI传导阶段。据其分析,由于目前食品在CPI占比例过大,CPI的构成并不能完全反映通胀的情况,如果考虑更加全面的因素,尤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通胀在下半年还会攀升,甚至在今年年内都不会出现峰值。
周三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连续第5个月创3年来新高。不少专家认为在四川地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下,工业品价格继续加速上涨,暗示通胀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作为对CPI影响比较大的食品部分,下半年肯定仍将保持高位,并有振荡情况。他表示,去年下半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后,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的供给肯定会增加,但是国际粮价仍保持上涨趋势。他还表示,由于PPI上涨的压力已经传导到农业生产上来,最终不排除传导到粮食价格上来。
然而另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PPI不会传导到CPI上。申银万国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PPI涨幅创新高,其中煤炭、钢铁和化工是主要贡献力量,而原油和有色金属涨幅已经有所回落。PPI继续攀高的动力已经不足。而且CPI与PPI基本是同步的,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
专家建议:综合使用财政货币政策
5月份CPI高企,通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专家建议应该综合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手段来治理通胀。刘煜辉认为,以前政府过多依赖货币政策,但现在看来,这种效果有限。他表示,前一段时间政府倾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遏止通胀,但是,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直接导致了大量热钱的涌入,影响治理效果。他表示,目前的通胀具有世界性因素,主要为输入型通胀,因此通过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胀,必然会很大程度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得不偿失。因此他建议,政府应该采取温和的货币政策,或在财政政策上多下功夫,比如降低税收,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也可以让企业有空间来消化PPI传导造成的压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亦持类似的观点。她认为,尽管货币政策能有效回收流动性,但政府更应该使用综合性政策来抑制通胀。她分析,正是政府使用财政政策对能源价格有效补贴,才使PPI的上涨没有传导到CPI上来。她判断政府方面如果继续使用财政资源优势,在能承受的情况下,保持能源价格的稳定,下半年的CPI有望保持平稳。但她表示,PPI上涨对CPI的压力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大,但政府可以选择时间来释放这种压力,这样就不会对CPI造成较大影响。
■相关报道
紧缩政策拉低大盘整体估值
CPI数据公布后,一直徘徊3000点附近的上证指数直落到2900点。7.7%的涨幅其实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那么应该如何去解读市场对此的反应呢?长城证券首席咨询师张勇表示,这说明股民心态已经转熊,CPI数据公布后不会再像牛市时那样感到利空出尽,反而对未来更加悲观。
他分析,虽然5月CPI有所回落,但PPI数据依然高企,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必将传导到消费品市场,下半年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在此高通胀背景下,连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地产、银行板块,而经过前期的回落,这两大板块的静态市盈率已经降至两市最低点,如果进一步下跌,则很可能进一步拉低整个大盘的估值体系。由此,大盘上涨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限制。
民族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一钉认为,股市仍然存在高通胀的担忧。5月CPI回落到7.7,以及6、7、8三月的自然回落,早已被市场消化。这种CPI回落与CPI计算方法有关,因为去年5月CPI开始升高,CPI基数高,同比自然回落。这并不能说明CPI环比开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