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基本目标已经实现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7月29日 10:52
--从制造业PMI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有关方面纷纷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和评价。从各种分析来看,主要是依据现有统计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尝试从PMI(采购经理调查指数)这一新的角度,谈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理解。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PMI呈现--
"一高一低"特点突出
所谓"一低",即包括综合指数PMI在内的多项指数纷纷走低。上半年综合指数PMI平均值为54.9%,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主要指数如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呈明显回落。
所谓"一高",即反映制造业所采购的原材料价格升降变化的购进价格指数高位攀升,节节走高。今年上半年,购进价格指数除1月份略低于70%以外,其余各月均达到70%以上,平均值达到72.9%,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12.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
从PMI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在用PMI指数分析经济形势的时候,一般以50%作为临界点,高于50%意味着某项指标上升或增长,低于50%则意味着下降。虽然上半年PMI各项指数多有下降,但总的来看,主要指数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比如,从新订单指数来看,除个别月份以外,多数月份均保持在55%以上较高水平,上半年平均值达到58%。再从综合指数PMI来看,各月均保持在53%以上,平均水平为54.9%。从3年来的PMI调查基本经验来看,综合指数PMI达到53%以上,GDP增长1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从供需基本面来看,上半年生产指数平均为58.7%,新订单指数平均为58.2%,积压订单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平均水平基本在50%临界点附近。这说明两点:一是供需均呈较快增长,二是二者增速基本相当,既没有造成产成品库存较多上升,也没有形成积压订单的过多增加。由此来看,经济发展不但速度较快,而且发展也较为均衡,没有出现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基本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期待目标。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值得关注的趋向和动态
一是下半年经济发展有可能出现需求回落、增速减缓。从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来看,上半年该指数平均为58.2%,虽然仍然是较高水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1.9个百分点,特别是二季度回落势头较为明显,5月、6月份连续回落,环比回落幅度分别为9.6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由于回落幅度较大,6月份新订单指数创下最近两年的最低点。反映出口态势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更为明显。上半年该指数平均为53.7%,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由于连续3个月持续回落,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已处在50%临界点边缘。
PMI指数呈普遍下降,不但同比下降,而且自二季度以来环比也出现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这种情况是近3年不多见的。再结合有关统计数据来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速,这些情况表明,PMI指数的回落可能预示着今后经济增长有所减缓。这也说明我国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下半年调控方向似可以转向保持当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上。
二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在PMI指数体系中,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原材料升降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数。目前该指数处在75.7%的历史新高。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经营压力增加的企业比重也是大幅上升,5月这一比重达到47%,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6月份进一步上升到50%。从今年上半年来看,购进价格指数自2月份以来,一直在70%以上高位徘徊,时有上升,但不见明显下降。这反映出下半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很大,防止通货膨胀势头加剧将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链接:PMI指数直接由对采购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计算汇总得出,不是经济单位的经济统计核算指标,数据搜集快捷,月底就可以获得当月数据,一般早于有关经济统计数据半个月至1个月,也不需要对数据进行人为修订,因而PMI指数具有及时性和客观性两大突出特点。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PMI应用非常普遍,已成为通行的重要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
中国制造业PMI调查始于2005年,从3年来的实践来看,这一指数与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相关系数大多达到70%以上;PMI指数不仅能很好地拟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轨迹,而且对未来经济走势也具有较好的预测和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