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三大因素提升PPI涨幅 CPI或持续下降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8月12日 11:04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这也是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就PPI对CPI的传导效应,分析人士尚存争议。
而今日将公布7月份CPI数据,目前诸多机构都乐观估计将会持续下滑,机构普遍预测可能在6.1%-6.4%之间。有专家认为判断下一步CPI走势,关键看食品价格和PPI等各种因素的对比,目前看,在食品价格连续下降后,CPI可能会保持持续下降趋势。
资源性产品提价是PPI上涨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公布诸项数据时,国家统计局同期公布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经济学家张立群的分析文章,张立群认为,引起此次PPI涨幅提高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迅速提高我国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需求扩大会引起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较快上涨,在美元持续走弱和市场充斥大量游资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大量游资必然积极参与对资源性产品期货的炒作。"张立群认表示,游资对资源期货的炒作,会更进一步夸大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拉高国际市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又转而影响国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拉高国内的PPI涨幅。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基本认同此观点。他认为,7月份PPI上涨主要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的,主要包括石油和矿产品,而后阶段通胀的压力主要为成本推动。
下半年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困难
随着PPI持续高涨,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判断,下半年企业的利润会进一步受挤压,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他分析,中国企业多数为制造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制造企业,而制造部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属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议价能力弱。在上游原材料涨价和终端销售受控于人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消化涨价的因素,加上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紧缩政策等因素,企业的经营困境无疑会进一步加剧。
经济学家张立群亦认为,PPI上涨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就业和收入减少。因此他表示,国家需要通过财税和金融方面的措施为企业创新技术、消化成本增加因素、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在PPI持续上涨下,上半年我国工业利润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同比增长28%,较去年同期下滑近20个百分点。
事实上,上午PPI数据尚未公布,股市已有激烈反应,沪深两市收盘创下调整新低。
能源价格若调整将增大CPI压力
杨涛认为,在PPI高企下,下半年会逐步加强PPI对CPI的传导压力。他表示,虽然短期内还不一定会看到这种传导,但在较长时间内,比如5个月内肯定会有所反映。PPI推动企业成本上升,如原材料和能源涨价,这些不可能由企业完全消化。另外,有些行业或企业并不是完全的竞争性行业,可能会把上游的涨价压力传导至终端消费层面。更重要的是,国内能源价格的调整,上半年已经调过一次,下半年也有再调整的可能。而随着PPI对CPI传导的压力越来越大,下半年CPI上涨仍有压力。
对此,张立群则表达了较为乐观的看法。"PPI上涨不会改变CPI下滑的趋势,我对下半年的CPI涨幅控制比较乐观。"张立群认为,目前的PPI上涨是由资源供求矛盾引起,其对CPI的传导需要通过整个加工制造业体系来进行。因此这种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因为既定的产业结构下中间需求具有较大刚性,企业为了生存对高价资源性产品不得不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加工制造业体系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实现资源节约,因此价格上涨的传导是不断衰减的。他判断,这次PPI上涨,不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但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7月份CPI数据今日将公布,刘煜辉认为判断下一步CPI走势,关键看食品价格和PPI等各种因素的对比,从目前看,由于食品在CPI中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在食品价格连续下降后,CPI可能会保持持续下降趋势。
■数据
在(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其中,采掘工业上涨34.1%,原料工业上涨14.3%,加工工业上涨7.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1%,衣着类上涨2.4%,一般日用品类上涨4.3%,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2%.
■观点
三大因素提升PPI涨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此次PPI涨幅提高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推动、大宗商品需求增长较快以及成品油和工业用电价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