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四大因素决定中国保持较快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8月19日 16:22
  专家称,"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北京奥运会究竟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17日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办的"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等专家对此作出判断。
  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在高位上持续7年的上升,其持续时间之长,运行之平稳,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2001年-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专家认为,四大因素决定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第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虽然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同样,7年来通过筹备奥帆赛对青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约占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4.5%。"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美元左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交通网络化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第四,中国正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和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经济大的起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专家也指出,奥运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
  为此,一是要有效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最大程度地为提升国民生活品质服务。二是积极推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充分利用奥运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效应,促进和引导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四是积极扩展奥运主办和举办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五是充分发挥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底蕴,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