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强劲内需将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9月2日 17:59
鉴于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中国继续融入世界经济等并未因奥运而改变,且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数额虽然庞大,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来说仍然很小,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希腊、韩国等奥运会主办国不具有可比性。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会继续减缓,但幅度不大。
在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斯蒂芬·杰恩分析的11个主办夏季奥运会的国家中,有10个国家在奥运会结束之后的那一年出现了经济放缓和投资下滑的局面,惟一的例外是1996年的美国。那么,随着奥运圣火在"鸟巢"的熄灭,中国经济是否会急剧下滑呢?对此,瑞银证券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的回答是否定的。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增长会继续放缓,但这与奥运本身无关,且放缓的幅度不大。
众所周知,最近数月,全球经济放缓的范围加大、势头更猛,受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已经放缓。数据显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已从去年第二季度的12.6%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10.1%,仍是全球20大经济体中最快的。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没有新的刺激消费政策或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扩张仍强劲得足以保持其动力。
汪涛在解释奥运会后经济将减速的理由时表示,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欧元区、新兴市场经济将进一步放慢,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的回落将比上半年更加明显,部分行业的出口回落将带动行业的投资增速回落;其次,今年前6个月,因房地产开发商有一些以前的利润和提前的销售收入,且政策不允许囤地,房地产投资仍出现了35%的高增长,而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日益明显,房地产投资将减速。
尽管如此,汪涛说,鉴于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中国继续融入世界经济等并未因奥运而改变,且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数额虽然庞大,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来说仍然很小,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希腊、韩国等奥运会主办国不具有可比性。"综合这两方面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会继续减缓,但幅度不大。"她如是说。
汪涛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长期来说有正面的影响,但很难用今年或明年的GDP增长率来衡量。她说,奥运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将是负面的,因为为了改善环境,政府停产限产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一些会议和商务活动延期或取消,交通限制和安检短期影响了国内旅游,奥运期间居民消费的时间暂时减少。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汪涛预计,8月份该数据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8月份的消费数据也会比较弱。不过,这些数据不能反映经济放缓的真实态势,到年底才有可能看清真实情况。
瑞银证券预计,强劲的内需将支撑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增长率将为10%左右。其主要理由是,上半年出口减速低于预期;新一届地方政府一直有强烈的愿望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投资;充裕的流动性与较低的实际利率将支持银行信贷的增长;事实证明严厉的信贷控制难以为继,且政府不希望经济增速大大放缓;当外部冲击的严重程度高于预期时,政府有可能放宽财政和货币政策。鉴于出口下滑更为明显、与出口有关的制造业投资将减弱、政府可能刺激内需,明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放缓至8.8%。
至于未来的宏观政策,汪涛表示,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已有所改变,从"双防"变为"一保一控",显示出政府随时准备出台刺激经济措施的强烈信号。但是,"何时出台这些政策要审时度势。根据现在得到的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仍将在10%以上、通胀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目前大幅放松货币或者财政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小,必要性也不明显。"她说。
因为经济下滑的区域和行业分布很不均衡,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提高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加大对出口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以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低收入人群的支持等。汪涛预计,如果经济下滑更多,政府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并放松信贷额度,但不会降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而7月份增速已经放缓到6.3%,通胀压力有所减弱。汪涛表示对通胀不用太担心,拉动近期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因素已经逐渐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因为中国缺少强大的工会集体议价,也没有工资指数化的传统,工资-物价出现恶性循环的风险较小,二是上游价格对消费价格的传导受时滞和竞争激烈的下游行业的阻碍。她表示,考虑到食品价格增速的大幅回落足以抵消非食品价格的上涨、部分能源仍实行价格管制,CPI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年底的5%左右。不过,对国际食品价格可能仍将高位运行、上游对下游行业的传导效应仍会继续、流动性充裕等应加以关注。
总体来看,汪涛预计,今年平均CPI增幅接近7%,明年约为5%。中期来说,受到能源资源价格调整、粮价上涨压力影响,通胀可能继续保持在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