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国资源办好时评栏目《映象版》!8月27日至29日,应河南省广电局、河南电视台的邀请,著名评论家、上海《文汇报》高级编辑、原评论部主任潘益大先生来到河南,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河南电视台时评栏目《映象版》,进行深入、坦诚的交流,标志着“利用全国资源办好时评栏目《映象版》”的决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为什么要利用全国资源办时评栏目《映象版》?能给河南带来什么新收获?昨天,东方今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仁海,省广电局党组成员、河南电视台台长王少春以及著名评论家、上海《文汇报》原评论部主任潘益大。
王仁海:
利用全国资源办好时评栏目《映象版》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闫善良/图
时评栏目《映象版》应运而生,潜心推出,意义重大,适应了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把时事评论引入到电视中,这是河南广播电视为宣传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次大胆创新。昨天,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仁海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将利用全国资源来办时评栏目《映象版》,将其打造成河南的标志性品牌。
●《映象版》应运而生潜心推出
“河南电视台推出的时评栏目《映象版》,是广播电视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鼓与呼的责任所在。”王仁海说,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但是河南的工作大局,也是全国区域性的热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要求探索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河南广播电视来说,把时评引入电视,应该说这是广播电视宣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次大胆创新。
王仁海透露,为了推出《映象版》,省广电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潜心研究栏目的目标、定位、宗旨、形态、风格、制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今年8月18日,省广电局党组还在河南电视台召开专题座谈会,同《映象版》全体主创人员深入交流并就进一步办好这个栏目作动员,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映象版》的策划制作水平。
王仁海指出,《映象版》的诞生,还是我省广播电视在坚持导向办台、新闻办台的前提下,特色办台、深度办台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现在,电视台一窝蜂搞娱乐化节目,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了。河南电视台创办的时评栏目《映象版》,这在全国都是独创。”王仁海说,《映象版》抓住了关键,是增强广播电视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用全国资源来办时评栏目《映象版》
《映象版》诞生了,如何让她更快地发展?对此,王仁海给出了解答:利用全国的资源办栏目,开放办栏目,改革办栏目。
王仁海认为,一个栏目办起来容易,但办好不容易,“时评栏目要想赢得观众,就要充分发挥电视多元性、互动性的特点,凸显时评性、思辨性、深刻性,贴近基层基础,通达民心民意,接住‘地气’,赢得底气和人气。”
王仁海还特别指出,下一步,要利用全国资源来办这个栏目,借船出海、借力发力。
“这两天,应我们的邀请,著名评论家、上海《文汇报》高级编辑、原评论部主任潘益大先生来到河南,正在和我们一起研究、讨论如何进一步办好《映象版》的问题,我们也准备聘请他为栏目的首席策划。”王仁海透露,为了提高栏目的权威性,接下来还准备聘请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特约主持张绍刚为《映象版》的首席主持,准备聘请龙永图先生为《映象版》的首席评论员。今后,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中央党校教授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为栏目的策划。
“今后,我们的演播室不一定都设在郑州,还可以走出去办栏目,边探索,边提高,最终把《映象版》打造成河南广播电视的标志性品牌乃至河南的标志性品牌。”王仁海说。
王少春: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节目形态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闫善良/图
演播室访谈、专家评说、新闻短片、记者采访、网友热议、百姓发言……目前,在河南乃至在我国电视界,只有一档栏目同时容纳了这么多元素,她,就是河南电视台推出的时评栏目《映象版》。
昨天,河南省广电局党组成员、河南电视台台长王少春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映象版》这个全新的节目形态,凸显了河南电视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新思路,凝聚了河南电视人不甘平庸、迎难而上的集体智慧,彰显了河南电视人破解新闻宣传四难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电视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映象版》代表河南人的思想深度
“现在,打开电视,娱乐节目鱼龙混杂,个别娱乐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甚至出现了庸俗化、媚俗化倾向,造成电视内容严重同质化。这对电视观众是一种误导,对社会风气也是一种误导。”王少春说,近期,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电视台果断推出了时评栏目《映象版》,就是对电视泛娱乐化倾向的一种抵制。
“《映象版》的目标就是参与主流话语创造,打造河南标志性品牌,代表河南人理性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使之成为河南广播电视转型升级中的独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聚合力、增动力、壮行色。”昨天,说起《映象版》的目标,王少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为此,他们从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各个部门抽调35名精兵强将,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组成一个专业制作团队,负责《映象版》的策划、制作和播出。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飞扬的激情、创新的理念、理性的分析、鲜活的形式,观察评说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河南原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以及这一时代性课题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型所产生的全局性、普遍性的巨大效应。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节目形态
针对《映象版》的节目形态,王少春说,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节目形态,在电视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该栏目主要由演播室访谈、专家评说、新闻短片、记者采访、网友热议、百姓发言等多种形式组成,直接或间接参与节目的不但有主持人、主讲嘉宾、访谈嘉宾,还有老百姓、网友,接下来还准备加入“大象时评”,这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以前从未出现过。
另外,每逢《映象版》播出的当晚,都会在当晚的《河南新闻联播》上发预告,今后还要配发大象时评。何谓“大象时评”?王少春解释,大象代表河南电视台,而时评是一个特殊的文种,把报纸的时评拿到电视上,这是一种独创。
“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视手段进行创新、创造,我们相信,必将使《映象版》的形态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最后,王少春自豪地说,《映象版》这个全新的节目形态,凸显了河南电视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新思路,凝聚了河南电视人不甘平庸、迎难而上的集体智慧,彰显了河南电视人破解新闻宣传“四难”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电视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