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转变发展观念的“中原突围”
文章来源:中国网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2年5月22日 08:35

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罗辉、林嵬) 一年多来,根据河南省委部署,《河南日报》陆续推出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系列大型政论--“九论”“十八谈”“新十八谈”,在中原大地上引发了一场“解放思想、加快转变”的春潮。

这场转变发展观念的“中原突围”战,以媒体为主,全省各方面广泛参与,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点题·答题·解题--主动“亮丑” 紧贴民生

2010年,河南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2万亿元,经济总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五。然而,在质量与效益的坐标系下,数据就并非那么漂亮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省情和阶段性未根本改变;虽然经济“块头大”,但“体格”并不强,效益也不高。 

当年4月,河南省委向全省干部出了一道考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必须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如果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变、观念不变、方法不变,那就什么也变不了!

从2010年底开始,《河南日报》陆续推出“九论”、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深刻阐释。“机遇”“忧患”“规律”“大局” “创新”“责任”“务实”“为民”……这些质朴而常新的主题,直击当前领导方式的问题症结,点明加快转变的方向,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观念冲击波”。

随后十八个省辖市、省直一些主要经济部门陆续撰写“十八谈”“新十八谈”,通过媒体向全省人民答问题、求解题。

首先亮相的是洛阳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凭借着“十大厂矿”的优势,洛阳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上缴国家利税总额曾超过广东省。斗转星移,洛阳落后了。为什么没有一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名、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为什么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瘦肉精”事件冲击的漯河市反思:当我们欣然畅谈双汇成为年销售500亿元的大集团时,有没有意识到产业链体系中潜藏的安全危机,是不是做到严把质量关。仅局限于“量”上的思考,很难触及“质”的灵魂。郑州提出:以“重做”铸重心。除了分析反思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面临的问题和差距外,交通拥堵、天天挖沟等民生问题也出现在政论的显著位置,并向群众承诺:不准说:“我不知道,不归我管。”

据统计,仅“九论”就提出了领导方式存在的42个问题,需要正面回答的27个问题。“十八谈”提出的问题更达上百个。这一个个沉甸甸的问题,无一不产生于深入调研,无一不源自于群众的所盼所愿,因而产生巨大回响。

由上及下·由表入里·由谈到干--“观念突围”加速发展模式之变 

学习“九论十八谈”,河南省没有做大动员、大报告,没有下文件,没有检查验收督导,但却一时“洛阳纸贵”。

许多干部把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九论十八谈”装订成册,把册子都翻得起毛边了。借助手机短信、飞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河南移动将“九论”摘编成手机“段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约有2400万人通过手机报阅读“段子”,累计点播“段子”条数超过7200万条。

河南一些基层干部说,这么大部头的理论文章,为何大家越看越爱看,关键在于文章讲的不是“大道理”“空道理”而是“实道理”“真道理”。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杨盛道说:“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就谈不明白,更不会干明白。‘九论十八谈’之所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反响,关键在于它不是空谈,而是在‘谈’ 中提升,让领导干部提升破解难题、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能力与素质,提升各地发展的水平、层次和境界。”

观念突围柳暗花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拉开之际,中原大地新风扑面。围绕求真务实、为民发展这一主题,新思路、新定位、新做法、新探索如雨后春笋,带来一派生机。

豫北的安阳、鹤壁、濮阳三地要联动发展,凸显在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的前沿;郑州各县市区不再搞小而全、大而全的城区经济,而是各县市区按经济板块进行功能分工,产业协作互补,走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六城十组团”共同打造郑州都市核心区的发展新模式。

如何弥补水利短板?在新一轮的水利建设中,河南省水利厅不仅提出了“大水利”的崭新治水思路,更提出了从国家层面重新审视河南水利工作、打造华北水利战略枢纽的宏大构想。

处在郑州与开封之间、曾以盛产大蒜、西瓜闻名的中牟县是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一个实例。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牟在做好产业集聚区、城镇组团发展的同时,不放弃农业,制定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吸引了近百家投资企业。以水果、蔬菜、鲜花、现代水产养殖等为主的现代化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正在一片片铺展开来。县委书记杨福平介绍:“经与旅游业嫁接,农业成了最好的第三产业,未来每亩耕地收益可骤增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