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战洪作为嘉宾主持,开启了主题为“市场的选择 中国经济回稳预期中的楼市”的年度精英对话。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中原集团主席黎明楷、及五矿建设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剑波参与对话。
以下为该场对话的现场实录:
巴曙松:这次给的题目是“市场的选择 中国经济回稳预期中的楼市”。而且观点地产新媒体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把两个结合起来,我想请教各位专家的问题就是,从观点刚发布的榜单里面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什么样的脉动、新的特征、新的趋势、新的市场选择。
从一粒沙子里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个好的行业分析者,可以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既然要谈市场选择,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首先还是从朱中一会长开始。
朱中一:根据这两年的体会,尽管宏观政策还是不断,但是前30强企业也好、或者这次进入榜单的企业也好,一个最大的特点,特别前30强企业、前10强企业,基本上还是坚持比较快速的一种销售,基本上能主动判断决定市场策略,赢得了市场的主动。
陈淮:我 赞成刚才几位专家讲的,2013年这个市场仍然有两个方面是确定的:第一,基本需求、自住型需求、首次置业需求、改善型需求仍然非常旺盛,投机性需求也立 足于改善性需求旺盛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投机性需求。为什么京剧的票没有黄牛党,歌星的票就有?因为歌星的票供不应求,首先有一帮歌迷的基础才有黄牛党。
第二,我们坚信2013年仍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老百姓住房持续改善的一年,我刚才实际已经说过了,2013年以及此后若干年,中国房地产仍将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房地产,而且是增速最快的市场,但是我们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同时也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从2012年来看,大家经常听到媒体说“以价换量”,实际说明竞争已经从供给和需求方面开始,这是很好的开端。下一轮竞争,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大国 企)和市场化之间的竞争,高质量与低质量的竞争,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竞争,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日益显著,这就是我对2013年市场一个基本看法。
贾康:卓 越100榜企业是房地产开发市场主体,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长中不断涌动着和房地产相关的创业、创新的潮流,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通过一定程序打分的 方式,把一些佼佼者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看到整个业界2012年经受一次考验。在去年5、6月之间,形成实际一种转折--中央没有明确提稳增长,6月货币 政策不到30天两次降低利率动作出手之前,很多企业、地方政府对前景非常悲观,当时不断谈房地产业会不会崩盘。
一种内在逻辑决定了房地产业最严峻时期过去了,我们那个时候就判断下半年是一个总体回暖。
而这个时候要警惕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再往前经济一定是波动的,下一轮考验到来之前,我们要考虑怎么形成核心竞争力,怎么样更加杰出,很多地方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探讨。
如果说得更直率一点,上一轮最严峻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房地产业有典型的破产事件,下一轮到来的时候会不会还会这样呢?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在别的经济体里面已经有多次洗牌,中国不经过这样的洗涤,恐怕也不能真正健康和成熟起来。
何剑波:刚才特别仔细看了一下,我们卓越100的排行榜有几个特点。一方面是有很多非常知名的大企业入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太有名的中小企业入围。另外,既有一些项目遍布全国的,全国化经营的企业,也有一些着重一些区域的、地域比较小的企业入围。既有一些老字好的企业入围,也有一些新品牌入围。
卓越100排行榜反映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方兴未艾的、经历了市场竞争、迅速发展的产业,大家都有非常多的机会。在这个行业里面,市场竞争不会给谁 买一个保险,实际上所有企业都会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能经过这个检验,发展可能比较好。如不能经过这个检验,发展就会夭折,这个排行榜也正好反映了这样一 个现实。
黎明楷:从卓越100榜上看,市场聚焦度在增加,大企业市占率一直在提高。谁会做得好一点?谁会做得差一点?
内地基本上是一个政策市,听话的孩子基本上活得好一点。随着国家政策走,国家想你降价的,你赶快降,销量反而会提高,你也没有亏那么多。谁先降,谁就卖得块,第二个项目想学他这个价格来卖,已经卖不出了。
如果说国家不想市场上太多高价的楼,你还在抢地王的话,抢完之后也卖不出,市场没有人买,而且政府不让你卖,就被套在这儿。
现在从榜单看到有一些企业基本上都很听话,就是跟随国家的政策走,可以走得快一点、远一点、好一点。
蔡穗声:我觉得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整个政策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行业这几年慢慢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产品结构方面。新型城镇化,除了80后首次置业、改善型要求,还面临着农民转成市民化一部分住房需求,这肯定给房地产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有老龄化问题,老年住宅的解决,我相信也会是2013年以后若干年重点课题之一。
整个经济发展已经不单纯是住宅的要求,整个经济发展对房地产提出很高要求,也面临房地产行业应该跟各种行业有很好的结合,例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园区、旅游地产等等,都是应该面临的和逐步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市场的选择、行业企业的选择,会给我们这个行业更多体现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也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巴曙松:现在交给李总,李总也收到一些大家的提问,这样大家互动性更强。
李战洪:我想问一下巴曙松、陈淮所长,两位所长这么多年从北京到博鳌,一路南下,一路争辩,而且多年。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关注,包括过程关注、包括观点的关注,发现一个悄悄的变化。
陈淮所长观点影响力逐年在上升,底气越来越足,巴所长观点慢慢越来越悲观、越来越谨慎,从他们做事方法也可以发现。
以前听陈淮所长作报告的时候,一定能看到他的PPT,可以看到他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照片、世界的风景、建筑物。
巴所长以前不要PPT,侃侃而谈,到今天,他有可能判断失误后开始认真做PPT了,就是找理论了。
还有一个特点,陈淮所长研究的越深,例如真正反映人民需求的反弹是好反弹,与市场直接对抗的出来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这个底气越来越足。我们巴所长从房地产业外进入的,就越来越悲观。请问巴所长你怎么看,为什么越来越悲观?为什么今天仍然还在找城镇化的理由?
巴曙松: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在一个大势的推动下,我们从行业再来做行业、产品、客户的选择定位。既然政策上上下下都在开始强调说城镇化要转型、经济要转型,那也就意味着我们从99年房改以来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单边市、单边突进这样的走势,有可能面临一个大势的调整。
我们要试图理解这个大势往哪个方向走,既然研究完后无关,那也是一个结论。比如城镇化到底下一轮怎么走?这来未来经济主线之一,再激进一点,把之一去掉都可以。
各个部委从户籍、土地、融资这些方面都在开始配套准备推出,这样对我们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可能会成为行业洗牌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顺应它和没有顺应这个趋势,最后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