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国的改革是大政治,不能等、靠、要!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17年10月16日 00:28

中国的改革是大政治,不能等、靠、要!

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然需要跟着上台阶,但有人认为要慎重,条件不够不能勉强推动。对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历来众口难调。站在不同角度意见就会各异,有争论,有负面评论也有反对意见。典型的看法是“条件论”的观点。“条件论”强调的是,要完成某项改革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勉强推动改革,会出问题。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要改革、外汇管制要逐步减少、人民币自由使用程度要不断提高。但是不是都要等到各种条件都满足了才推进改革呢?那倒不是,1993年设计外汇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时也有各种意见,反对意见主要就来自“条件论”。他们认为,外汇改革是一件好事,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出口足够强大、外汇储备足够多、宏观调控有完善的体系和足够的经验。理论上讲,这些条件都有道理。但有人反驳说,如果这三方面的条件状况已经足够好,可能就没有改革的动力了;如果这三个条件都达到的话,还需要改革汇率吗?事实上,如果不搞市场经济、不扩大对外开放、不进行外汇体制改革的话,出口乏力和外汇短缺的现象就不可能纠正,宏观调控就陷于管制和外汇分配,也难以积累新型的宏观调控经验,这些条件又怎么达到呢?从国内外经验看,往往都是最困难的状况倒逼改革出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在70年代末期,文革把中国经济弄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逼出反思和改革开放。1993年决定汇改之前,各省有外汇交易中心,海南的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贬到11,外汇储备只有一百多亿美元,下决心实行汇率并轨后,改革的信号释放了,汇率反而有所升值,外汇储备也在增加。中国加入WTO也是一例,当时争论也很多,甚至被认为挑战大过机遇,条件尚不具备,但当时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力排众议、果断拍板,实践证明加入WTO释放了非常大的开放红利,也促进了多项改革。国际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波兰的经济和国际收支难以为继,兹罗提不断贬值,通胀率达700%,外汇大量流出,迫使波兰决定改革汇率、允许自由兑换、放松外汇管制。政策一出,波兰人反而不着急兑换外汇了,外汇流出好转,随后通胀也逐步下降。近年来类似的例子还有阿根廷等。按中国的话来说则是:改革不能等、靠、要。另一种观点是“顺序论”。从研究角度看,如果能把各项改革设计一个合理的顺序当然更理想,但在推动改革和制定政策时,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各决策者的考量也不完全相同。从国际上的改革经验看,也很难说按哪一个顺序改革就是最优的。经济学家往往可以从经济逻辑出发,找出政策变革的最优顺序;而实践中,改革是大政治,政治家往往要从政治逻辑考虑最优排序,问题往往过于复杂、多元,最终得不出最优解。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