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爆出的中兴通讯事件,在国内激起多种反应,各种情绪和议论遍布线上线下——激愤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仇恨者有之,理性思考者也有之,总之全国人民在旦夕之间都成了或多或少的“半导体专家”。不过,此次事件也有好处,它促使我们更加清醒、客观地来看待自身实力,而不是陶醉于经济规模第二的奇迹和“新四大发明”;促使我们更加理智、系统地思考全球产业与贸易合作与竞争,而不是单一、片面地自满于少数领域的进展和突破。
作为一家以对公共决策提供“事实”与“可能性”为使命的独立智库,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学者认为,有必要首先理清一些关于半导体产业和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事实,这样才有助于客观、科学的决策。在梳理和研判多种信息后,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比普遍舆论更加客观的事实:
第一,中兴事件目前依旧是一个孤立事件。美国就是这样宣布的,也可能这样去做,其他的说法都是渲染的、传说的。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兴起的确会产生“威胁感”,但不存在类似中兴通讯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系统打压,尚不至于全面的封杀。实际上,全球芯片市场的供需格局来看,也使得美国不可能对中国企业进行系统打击。
第二,中国的武器装备迄今仍不能完全离开美国芯片。例如,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军用飞机的图形显控芯片(GPU)一直从国外采购,如我国目前军用战斗机显控芯片主要采购美国制造的M9军用芯片。公开信息显示,直到2016年才有报道称,国内企业制造出性能相似的GPU芯片,国内军用航电显控系统将逐步国产化,替代被广泛应用的美国M9芯片。
第三,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并不复杂,但做出有商业价值的技术领先的成品则十分复杂。但如果中国不计代价来强化研发和制造的话,取得明显的进步、有效的追赶,应该问题不大,这是半导体产业的流程所决定的,不必过于担心。
第四,中国的半导体芯片进口量高达世界市场的二分之一,美国企业无法承受大门关闭的打击,世界市场也无法接受失去半导体相关产品的威胁。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的报告,2017年世界半导体市场规模为4086.91亿美元,首破4000亿美元大关。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口额2601亿美元,出口669亿美元,逆差高达1932亿美元。很明显,美国和世界半导体产业体系都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已有西方媒体担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此举恐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破裂的灾难性后果。
第五,华尔街接受不了失去中国芯片市场这样的冲击,一旦有此迹象,股市很可能出现崩溃性的下跌,引发的损失极大,失业潮会遍及美国。如中兴通讯公司大约有20%至30%的元器件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供应,涉及高通、英特尔等半导体巨头。2017年,高通、博通美国2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有37%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其中SKYWORKS的中国营收占比高达83%。中兴通讯事件爆发后,高通公司于4月18日向加州监管部门提交通知,高通将在加州多个办事处裁员1500人,以兑现削减10亿美元年度成本的承诺。虽然裁员决定是在此前做出,但中兴事件无疑会加剧半导体巨头削减成本的压力。
第六,中国政府在积极做工作。虽然中美两国贸易官员都表示,目前没有就贸易问题进行正式谈判,但两国官员并未中断沟通,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做工作。此次央行行长易纲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并未做出关键表态。在G20会议上谈及贸易摩擦问题时,易纲强调,中国将继续支持多边主义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并加强与各方合作。4月21日,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暗示可能会访问中国,也是两国愿意缓解贸易紧张关系的信号。
第七,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的竞争力还不行,这是肯定的。虽然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但自给率很低,仅有约30%,大部分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都依赖进口。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还存在有明显差距,尤其在高端集成电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CPU/DSP、存储器、FPGA和高端AD/DA等大宗核心产品目前仍受制于人;在中高端集成电路方面,则受限于国外的关键设备和材料。
第八,中国在加大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过去是,现在是,今后更是。2014年,中国成立了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即大基金),首期募资1387.2亿元,预计总投资额将超万亿,尝试国际并购、资本市场介入等多种方式投资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国制造2025》更是提到,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50%(工信部规划为70%)。此次中兴通讯事件,将会加大中国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
第九,中美之间已进入“贸易战时代”。在贸易战时代,中美贸易摩擦这里熄火,那里再开战,这都是正常的贸易战现象。我们过去多次讲过贸易战时代,市场对此要有心理承受的准备。232条款下的钢铝增税即使结束,还有301调查的大棒;301清单完了,还会有半导体禁令;半导体纠纷完了,还会有其他的限制。正如我们在此前分析,这是中美争夺市场空间以及美国重新定义中国的大趋势决定的,中国市场要在战略上做好长期准备,但无需一惊一乍。
第十,中国要想坚持下去,必须走全球融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在此前曾分析(“市场、空间与全球市场之战”,陈功,《战略观察》,2018年3月6日,总第586期),从历史演变来看,全球化不会停留在一种现象概括阶段,而是会沿着基本运动逻辑继续前行,理论上将会出现一种“全球融合”(GLOBAL AMALGAMATION)的趋势和结果——指世界市场国家在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经济逐渐走向共识条件下的融合性一体化。中国要在全球融合的框架之下坚持改革开放,而不仅仅是改革,更不能在外部压力之下关闭开放大门。
最终分析结论:对中兴通讯事件这一个强刺激信号,中国应该从系统角度来看待并进行政策总结。中国应该坚信,全球化将会导向全球融合的新阶段,中国应该在此背景下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