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如何看待外资在中国市场的处境?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18年6月1日 18:16

苏州是中国引进外资制造业的样板城市。历史上,苏州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书香园林所在,又是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独特窗口,是大陆地区台商聚集最多的地方。作为媲美深圳的另一个中国制造之都,苏州曾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聚集地。

一位在大陆深耕多年的台湾金融界人士——上海金库创投管理合伙人丁学文,谈到了他对苏州的观察。丁学文多年来访问过苏州很多企业,也多次到苏州游玩,然而他在最近的造访中发现,苏州已经今非昔比,隐约透露着一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之景。细问一位合作伙伴,才知道这几年里,从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飞利浦(Philips)、诺基亚(Nokia)到希捷(Seagate),有多家动辄上万员工的外资企业,纷纷相继拔起营寨,从苏州向东南亚夜奔而去。外资撤离不仅是在苏州,今年4月,韩国三星关闭了在中国大陆唯一的网络设备生产企业——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57日,日本奥林巴斯也宣布关闭在深圳的相机制造工厂。

在当前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爬坡阶段,如果缺乏外资的参与,中国将在如下方面受到影响:

1)中国在产业创新能力、关键技术以及服务业标准方面,可能会立刻出现水准大幅下降的情况,因为中国的很多产业标准和产业模式,都有赖于外资的导入。(2)外资大量撤离会对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链形成冲击。(3)外资大量撤离会导致部分外资集中地区的城市繁荣。台商眼中的苏州落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外资减少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是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块。(5)削弱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输入。(6)削弱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降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20181-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2867.8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0.1%(接近于零增长),外资显著放缓的势头值得警惕。

外资撤离中国的原因有多种,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因素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国不仅地价贵了,人力成本也大幅提升,如果继续做简单加工的低端制造或代工业务根本无法生存,这类外资只能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

第二类原因是中国政策环境的变化。有外资认为,中国的政策对外资已经不那么“友好”了。在外资看来,中国目前并不缺资本,中国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社保政策等都在做系统调整,总体上对外资趋严了。与此同时,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性的公平竞争、产业政策、法律环境、国民待遇等方面,中国并没有出现与前述政策收紧同步的改进。因此,当全球化的形势出现转变(如反全球化浪潮),其他国家给出更好的政策条件(如美国实行减税政策、东南亚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时,外资就会选择撤离。

第三类原因是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特殊要求。这主要表现在:(1)中国出于提高国产化率、学习先进技术而对外资提出比较强烈的技术转移要求;(2)中国出于一些战略考虑(如“中国制造2025”),以财政资金或政府资源支持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形成与外资的不平等竞争;(3)出于国家安全(重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的考虑,中国在部分领域实行对外资的“去化”(如“去IOE”),这对外资形成了一定的排斥和压力。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外资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初级”问题了,而是涉及到竞争环境、政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高级”问题。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