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在财政分权基础上形成的区域竞争,但它固有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日益显示出不足并暴露其弊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合作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区域关系的主流,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区域竞争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弊端
“区域竞争”可以简单准确地概括高速增长阶段看的地方政府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伴随着放权让利、财政包干、经济特区的建立等,地方政府的经济管辖权和利益支配权开始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
第一,区域竞争极大地释放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能量,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利益相对独立,并享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第二,区域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性。各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很多来源于地方的新鲜经验,其中一部分经过改造加工提升为国家指导全局的政策措施。第三,区域竞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它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植根于行政区经济的固有缺陷,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区域竞争日益显示出不足并暴露弊端。最突出的就是进一步固化了行政区经济,在高速增长阶段,区域内各政府主体为增长而竞争,形成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GDP唯上、重复建设、产业同构、掠夺性开发等,违背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这种增长注定是不可持续的,长期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二、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八项重点工作,都是围绕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区域内涵进一步丰富,不再仅仅是地区发展差距缩小,还体现在区际关系改善、区域合作加强等方面,这是区域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对于指导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区域协调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只要把GDP这块蛋糕做大做快就行,与其对应的是“区域竞争”。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最能反映其发展特征的是“区域合作”,或者说是“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区域联动发展”“区域竞合发展”等。
总的来说,区域合作是一种发展方式。区域合作是一种能够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推动经济高效运转、缩小区域差距、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关系、优化区域布局,乃至重新定位区域功能的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方式突破了行政区经济的桎梏,形成区域整体绩效的系统合力。这些特点与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区域合作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意。
作者简介:韦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