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4日01版)
长江经济带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脊梁,事关国家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加大力度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推进区域战略布局实现可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实施,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进入全面协同、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客观把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服务和支持上海巩固全球城市地位,强化与浙江、安徽协作联动,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和空间集中效应,补齐短板、消除瓶颈,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建设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加大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涉及跨区域的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都应经过充分沟通后同时纳入相关省市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因规划不一致导致的断头路、技术制式不匹配等现象。三省一市毗邻地区按照城镇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紧密互动、社会广泛融合等原则,协同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推动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加强和深化产业合作。加快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宁杭生态经济带、苏皖合作示范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根据“一带一路”的要求,推动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苏浙共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苏南、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尽快形成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经济大走廊深入认识长三角区域合作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快车道”的新形势,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和要求,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战略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主体协同,多渠道搭建区域产业合作服务与项目对接平台,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织密轨道交通网,科学谋划跨区域城际铁路统一的技术制式和运营组织,促进各层次轨道网络的融合。提升省际公路运载水平,科学编制打通省界断头路计划,提前布局区域内高速、国道和省道建设工作,推进区域港航及机场建设,优化整合沿海沿江港口,大力发展区域通用航空,合理布局通用机场,确保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从京津冀的实践结果看,大气污染防治必须依靠区域联动,一个地方不可能独善其身。加快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省级改造,加快实施深化治理示范项目。加强三省一市生态功能区共建,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生态走廊等,实行限制性保护,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生态屏障。
创新完善协同发展机制。随着长三角合作驶入深水区,面临问题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积极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举措,在前期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汇报重大事项制度,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作用,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园区合作等领域提供坚实保障,实现“组建一批母子基金、带动一批社会资本、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高端产业”目标。在现有合作交流体制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共识、扩大合作、寻求共赢,携手创造长三角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合江神臂城镇 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