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记者获悉,近年来,郑开同城化发展正在不断加速,特别是在交通和城市功能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郑开同城化的发展之路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为两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近年来,郑州和开封两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同城化发展的安排部署,开始以隔空拥抱的姿态,默契地相互靠近,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框架和产业互补共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郑州、开封这一区域整体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从2005年的192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62万亿元,郑开两市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从19.5%提升至27.3%。今年3月,郑州与开封产业合作再结硕果,郑州市开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郑州比亚迪、宇通、上汽和开封奇瑞等整车企业为核心,郑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省委书记楼阳生于12月25日到郑州市、开封市,调研郑开同城化发展及郑开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他在调研中指出,近年来,郑开同城化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领域持续拓展,郑开之间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城市功能聚合互补、产业体系协同布局的态势日益彰显,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要进一步把准发展方位、明晰思路举措,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同联、产业发展同建、创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同保、公共服务同享,加快“硬联通”步伐、提升“软联通”水平,推动郑开同城化发展全面提质提效提速。
郑开两市的携手发展,先后历经省级战略阶段、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阶段,中原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带动发展阶段。其中,《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由郑州主城区、开封主城区、郑州航空港区共同组成三角区域,是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集中体现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
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引领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仅顺应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主要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也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郑开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以郑州都市圈为龙头,引领全省发展的重大部署。郑开同城化,寄托着中央、省委的期许和关怀,承载着郑州、开封两市百姓的希望。
基础设施方面,今年12月12日,郑开同城郑州东部原水干管工程(一期)竣工通水,将从根本上缓解郑州、开封水资源供需矛盾,双城及沿途超400万人受益;88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产业合作上,郑开汽车产业带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奇瑞KD工厂投入使用,尉氏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初具规模,郑开形成300万辆整车产能。服务民生方面,2023年发行的郑开旅游年票,销售超10万张;郑开实现医保参保信息互查,跨城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郑开同城自贸通办”255项事项网上可办,“郑好办”“汴捷办”实现19项高频事项跨城通办;郑开两市公积金实现了互认互贷;郑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系列优惠活动持续开展。此外,郑开大道智能化改造、官渡—杏花营—朱仙镇—尉氏县区域生态绿心等一批事关交通、生态等建设的项目,也都在加速推进中。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开封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等不靠,积极对接、主动谋划,已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开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郑州沟通对接,围绕推进郑开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定位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开封市各相关单位多批次到省有关部门、郑州市具体沟通工作,全面形成高质量推进郑开同城化的强大合力。两市完善了工作对接机制,共同探索出一条区域优势互补、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郑州与开封“同频共振”,郑开同城化正加快提质提速提效。
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封扛牢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郑开“规划、交通、科创、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同城化步伐,与郑州联动发展、一体发展,加快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建设、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进程,高标准建设郑开科创走廊,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纵深推进郑开教育、医疗服务合作等;与郑州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携手共建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责任编辑:付婷 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