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9日,洛阳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长徐衣显代表洛阳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4年发展成绩,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
2024年,现代化洛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动能强劲,产业集群聚链成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5.2%、6.2%,增速均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展望2025年发展,报告中,提质量、扩内需、深改革、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关键词频现。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
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向新向优。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抢抓“以旧换新”扩围政策机遇,开展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发挥优势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等的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势重塑,争创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力争“5+17”产业链群营收达到5200亿元。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瞄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构建“技术+产业+应用”链式发展格局。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提级增能建设枢纽城市,推动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控制性工程一季度开工、北郊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下半年开工,推动伊滨机场正式运营,争取洛阳经栾川至十堰段铁路纳入国家规划。
报告还提出,守正创新擦亮古都名片。深度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申遗,建成运营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高水平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上半年正式开馆。做强做优新文旅产业,支持龙门石窟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重点实施好隋唐洛阳城等项目,彰显古今辉映城市魅力。(记者王雪娜)
报告中的新提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四高四争先”,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紧紧扭住“三项重点工作”、用好“三个重要抓手”,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阳篇章。
濮阳:在城市转型升级中攀高向新
2月8日上午,濮阳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朱良才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4年濮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8.6亿元、增长5.1%,这是濮阳建市以来GDP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主攻制造强引擎、产业升级步履铿锵、创新引领增动能……报告中,2024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可以看到该市在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砥砺前行的“路线图”。
聚焦“6+20”产业链群,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濮阳市的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提速。2024年,该市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基材料、绿色家居、油气装备3个集群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油气装备创新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濮阳工业园区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标杆、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濮阳市绘就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美好图景。2024年,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落地首年即出成果,与中原石化、君恒生物联合开展生物基聚烯烃技术攻关,国内首套产业化装置已投产试运行;全市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1.2%。
GDP总量创新高后,濮阳站上新的起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风能、储能、氢能”多业态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华亿秒智能终端等项目建设……“掂一掂”报告中谋划的2025年要事、实事,我们有理由相信,濮阳市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攀新高。(记者 逯彦萃 张晓静)
报告中的新提法
建设豫鲁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开辟区域合作“新航道”,努力把濮阳市打造成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桥头堡。全面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打造豫鲁毗邻地区公共服务“高地”、要素资源汇集“洼地”,建设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示范区。
商丘:实施“1+9”行动 奋勇争先开新局
2月8日,在商丘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摆向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4年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绘就了2025年商丘发展蓝图。
今年,商丘市将聚焦“四高四争先”,实施“1+9”行动,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的“东大门”,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商丘市将全面建设商丘机场,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商丘段、动车存车场,开工建设商丘铁路物流基地,推动京九陇海铁路互联互通枢纽提升工程、济宁至商丘至周口高速铁路、商丘至郑州航空港区城际高铁、永城至淮北(宿州)城际高铁、永城至夏邑陇海铁路货运专线等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网发展规划。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建设,黄河故道一期水生态治理项目建成达效,形成“三水济商”格局。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推动“民权—青岛港”铁海联运扩规模。实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提升枢纽能级,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加快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建设。
商丘市将强化产业链群培育,围绕“一县一主一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并做强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物流产业规模分别突破500亿元,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增长极。
商丘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是“三商之源”。今年,商丘市将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打造“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总体发展格局,建设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区。围绕殷商之源、圣贤名人、红色文化、民俗体验四条文旅融合主题游径,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宋国故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激发商丘文旅内生动力。(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报告中的新提法
“1+9”行动:“1”是指以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为牵引,“9”是指9个专项行动: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区域开放协同发展行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提振消费行动、制造业立市行动、科技创新强市行动、乡村全面振兴行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