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里,一排排崭新的新能源汽车经阳光照耀显得熠熠生辉。
从曾经在燃油车时代的边缘徘徊,到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赶超领跑,航空港区不仅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更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实力,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这场绿色革命中的重要一环。
2月27日—28日,以“链聚航空港·智赢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原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会议”将在航空港区举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群雄逐鹿的赛道上,航空港区何以领跑?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中又占据了何种地位?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历史拐点:比亚迪落户引领产业变革
从车身焊接到总装下线,比亚迪的生产车间里,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线让人目不暇接。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9日,这一天,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比亚迪正式落户航空港区。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7天;从开工到投产,也仅用了17个月。比亚迪郑州基地的迅速崛起,彰显了“河南速度”的非凡魅力。这一决策不仅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航空港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4年,比亚迪郑州基地新增宋LDM-i、方程豹品牌豹8等车型,生产整车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近80%,带动郑州市汽车年产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助力全省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
数字背后,正是航空港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力支持和精心布局。
以比亚迪为龙头,航空港区规划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一流生态新城。以航空港区为核心,40km~50km范围内,集聚宇通集团、上汽郑州、东风日产、开封奇瑞等十余家知名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及产品,整车产能超200万辆。
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弗迪电池、佛吉亚、腾美、博顺等40余家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涵盖了动力电池、车身骨架、内外饰件、汽车电器等系列产品。比亚迪省内产品配套率超50%,带动省内企业共同发展。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航空港区的一张闪亮名片。依托比亚迪等整车企业以及弗迪电池、佛吉亚等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效应,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厚植沃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为什么航空港区能够成为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沃土?其中缘由,不仅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得益于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全面深入的产业链布局。
作为郑州建设的“空中门户”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航空港区拥有“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材料采购、零部件配送、整车运输等环节铺设了一条条便捷高效的“高速路”。
这些“高速路”不仅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更有助于航空港区能够迅速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之中。
政策扶持,同样是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河南省始终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600余家,构建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航空港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近三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
同时,航空港区还积极融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等国家和省级战略,不仅提升了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让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在科技创新方面,航空港区构建了“1产业+N研发平台”科技创新体系,与多个省实验室和科学院研究所协作,形成了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航空港区还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融资支持等,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让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不断超越。
据了解,航空港区将围绕新能源整车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吸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持续落户集聚发展,构建“一城三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其中,一城,即新能源汽车城,重点布局新能源整车、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产业园等产业业态,打造百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城。三中心,即以大都市中央公园片区为重点区域,打造新能源汽车总部研发中心;以智造城片区为重点区域,打造核心零部件智造中心;以国际陆港片区为重点区域,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集散中心。
责任编辑:郭栩汝 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