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礼厅里重现逝者生动笑容,AI复原了亲人习惯性的小动作,云端纪念馆永久保存了每位逝者的生命印记……如今,郑州市正掀起一阵“数字技术”的风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互联网+殡葬”的新方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AI技术
让追思情更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殡葬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数字化殡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一条龙”式殡葬服务。
2023年2月,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微信预约小程序上线,截至目前,已服务17000多人。
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殡葬流程,群众可在线预约火化、告别仪式等服务,避免传统模式下多次往返、排队等候的烦琐。
现在AI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殡葬更加生动和个性化。通过AI生成的“数智人”,家属可以与逝者进行对话,重温逝者的个性和记忆。
“请珍惜当下和未来的每一刻,请照顾好家人,照顾好自己。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请带着真挚的祝福,怀抱无尽的思念,与绿色相伴开启一场新的生命旅程……”3月29日,在河南福寿园举行的郑州市2025年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中,大屏幕上首次出现了AI数智人“新生”,以节地生态葬先行者的身份表达殷殷嘱托。
福寿园技术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技不是要替代真实,而是帮我们记住那些未被记录的瞬间。”据介绍,目前,这类AI追思服务成本已降至传统视频制作的1/5,却能让90%的用户在体验后表示“更释然”。
除了线下追思,掌上“数字纪念馆”是科技殡葬的又一重要举措。时空邮箱、时空留声机、老照片修复、人生微电影…… 通过AI智能修复与动态影像重现,将逝者生前的珍贵照片影像和声音悉心修复,并赋予温暖的动态展现。
拥抱科技
绘制生命终章的未来图景
“科技+”平台为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今,在郑州,各类线上殡葬项目保障民生服务更加便捷化、时效化、人性化、高效化、环保化。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数字化和便捷化,数字化殡葬的线上服务正好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平台上线后,惠民政策、流程标准及所需材料均公开可查,有效杜绝‘信息黑箱’,减少中介加价、强制消费等乱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数字化全流程监管,可为家属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科技殡葬打破时间空间的距离,让思念化作可感可触的一份契约。人性化则体现在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这种数字化殡葬的线上纪念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新渠道。我们可以在虚拟纪念馆中写下思念和祝福,与其他亲友分享回忆和感受。这种互动式的纪念方式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缓解悲伤情绪。”一位逝者家属与“母亲”作最后的道别时说。
科技+人文
打造殡葬服务新范式
智能传感器自动调节墓园植被湿度,比传统养护成本降低60%;语音合成技术让方言口述历史得以永久保存;3D打印技术复刻逝者手工制品,成为传家新载体……如今,数字殡葬正以持久、绿色、尊重、独家的纪念方式为逝者家属在哀恸时提供更好的心灵抚慰。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殡葬将更加注重逝者的个性化纪念和沉浸式体验。全息数字人纪念馆、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应用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追悼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殡葬行业。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逝者的存在,增强纪念活动的感染力。”一位深耕该项目多年的科技领域专家表示。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当下的殡葬市场这一庞大的领域,对于“数字殡葬”这类新颖概念的接纳程度仍需时间的检验。
责任编辑:王靖 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