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一座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无尽的记忆与情怀。位于魏都区东大街道兴隆社区的引龙街、文会街、聚奎街等街道,历史悠久,烟火气息浓郁。
时至今日,许昌市打造的文旅新亮点“味道里”,以引龙街、文会街、聚奎街交会处为中心,辐射周边街巷。这里紧邻曹丞相府、春秋楼等三国文化景点,与护城河景观遥相呼应,是许昌“曹魏古城”文旅规划中“历史+美食”融合的示范街区。
2025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节已经开幕,既有文化味儿又有烟火气的“味道里”,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4月18日早晨,记者在市区引龙街与聚奎街交会处看到,卖包子、油馍、胡辣汤的小摊儿一个挨着一个,来吃早餐、品美食的市民和游客摩肩接踵,小小的街道人声鼎沸,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
在许昌人心目中,东西走向的引龙街是一条地地道道的美食街,引龙街西段与察院西街相交,引龙街东段是一个十字路口,北、东、南三个方向分别是聚奎街、文会街、文昌街。
引龙街、聚奎街等街道名称的由来,有着美好的寓意。《许昌文史资料》记载:许昌旧有文昌阁、奎星楼、文明寺,以此命名的街道有奎楼街、聚奎街、文昌街、文明街(今察院西街)、文会街、引龙街,皆位于许昌城东南隅,寓意“紫微照临,奎星提斗,辅文会友,科甲连绵,振兴许昌一代文风”。
引龙街形成于明清时期,曾是老城重要的商业街,1933年《许昌县志》已明确标注其位置,街道格局延续至今。引龙街与东大街、聚奎街等共同构成“东街”区域,历史上该街尚武传统浓厚,民国时期曾有武术名家在此授徒,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氛围。
昔日的引龙街与文明街相连,文明街即如今察院西街。察院是官署名(唐代监察御史的官署叫察院;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代沿用明代官制,明、清各道监察御史的官署也叫察院。因该街道在察院西侧,故称为察院西街。
聚奎街是以传统文化命名的街道。“聚奎”寓意汇聚文运,“奎”指奎星(二十八宿之一),象征文运昌盛,与历史上此处文教兴盛、文人聚集有关。许昌为汉魏故都,聚奎街受三国文化影响,是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街区,曾为文人、商贾活动之地。
许昌人李太和所著的《许昌县老城街巷文化》一文称:聚奎街取“文人儒士会聚一起商讨文章书画研究金石等”之含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条街就是有名的“小吃街”,从早到晚,叫卖声连续不断,一直持续到深夜。
美食云集 烟火气息浓郁
“老板,来只烧鸡!”4月18日中午,在引龙街上的沙和义烧鸡老店,来自信阳的游客赵先生买了一只烧鸡。
“来许昌旅游前我特意做了攻略,除逛胖东来、‘打卡’三国文化景区外,寻觅老街美食也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赵先生说。
沙和义烧鸡是老街上一道传承已久的美食。据了解,1956年秋,22岁的沙和义在引龙街做烧鸡生意,刚开始没有固定摊位,他就挎着篮子在南大街、火车站、汽车站、大十字街、小十字街一带沿街叫卖。
后来,沙和义有了固定摊位,他在春秋大剧院门口一摆就是七八年,生意越做越好。由于味道鲜美,沙和义烧鸡在南大街小吃交流会上被评为“许昌名吃”。
20世纪80年代,沙和义开办沙和义回民饭庄。20世纪90年代,他将店面迁回引龙街,专心做烧鸡生意。2008年,沙和义烧鸡被许昌市餐饮行业协会评为“许昌地方名吃”。目前,在引龙街上有几家卖沙和义烧鸡的店铺,都是沙和义的后人在经营。
引龙街、文会街、聚奎街等老街上美食云集,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尝到许昌地方名吃沙和义烧鸡,还有涮羊肉、砂锅、炝锅面、壮馍、油酥火烧等各式各样的美食。
引龙街、文会街、聚奎街、文昌街四条街道交会的十字路口附近更是美食集中地。
这里有卖水煎包、丸子汤的,有卖汤圆、油茶的,有卖菜馍、包子的……稀的稠的,荤的素的,从早餐到夜宵,你想吃的各种美食在这里都能找到。每到饭点儿,这几条小小的街道就会吸引众多美食爱好者来此大快朵颐。
在老街上,很多店铺一开就是几十年。老黑鱼汤就是一家经营了二三十年的老店,一把炸得酥焦的小鱼,配上香喷喷的汤汁,就是这家老店吸引食客的“独门秘籍”。
傍晚时分,行走在老街上,沿街店铺传出涮羊肉、烧鸡等美食的香味儿。路边小吃摊儿上,勤劳的大妈、大婶们忙着做油酥火烧、烙馍……这些不起眼的小摊儿,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它们似乎早已和老街融为一体,成为老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焕新”升级 老街迎来蝶变
50多岁的李高峰在引龙街上摆了一个小摊儿卖豌豆糕、豌豆馅儿,这个小摊儿他已经摆了20多年。近段时间,他发现引龙街和附近的几条老街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老街的墙壁上新增了精美的墙画,挂上了“味道里”美食地图、引龙街美食导览图等,来这里游玩、拍照、品尝美食的游客越来越多,老街的人气比以前更旺了。
如今,站在察院西街和引龙街交会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味道里’,赏河景、逛老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几行大字。
在许昌,如果你想吃烧鸡、涮羊肉、炝锅面、壮馍、油酥火烧、油茶、胡辣汤、水煎包等美食,来“味道里”可“一站式”满足你的愿望。
“目前,街区已完成一期改造,几条老街盛装以待,‘味道里’以最诚挚的热情欢迎市民和游客到来。”东大街道兴隆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梦鸽说,2025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节已经开幕,希望大家能在老街收获一段独特而美好的回忆!
“味道里”既指街巷中绵延百年的烟火滋味,又暗含“在街巷里寻味生活”的意境,历史上曾有“海家大院不是院,文会小桥通古今”的典故。
海家大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深宅大院,而是由宰牛巷、老硝坊、长工楼等建筑组成的开放式聚落。与海家大院的烟火气相映成趣的是文会街上的文会桥,这座明代石桥横跨护城河,桥东曾立文昌阁,桥西是烟火市井。附近街区依托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商贸街巷,逐渐发展为文人雅士与市井百姓交会的美食聚集地。
如今,百年老街迎来焕新蝶变,其承载着许昌人对美食的记忆,充满浓郁怀旧气息的老街,将逐渐成为许昌文旅版图上新晋的“打卡地”。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