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潢川县人民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受访者供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走入寻常生活。有人用它一键生成短视频、插画、文案,非常便捷,但用AI生成的内容可能踩到法律红线。让我们跟随法官、检察官,来了解生活中如何规范使用生成式AI。
用AI写论文可行吗?
大四学生张某使用AI软件生成论文,并未修改内容,导师通过比对发现,该论文部分内容与公开资料雷同,但未标明引用来源,学校最终认定其行为构成剽窃,并给予记过处分。
答:AI训练数据来自大量文献,可能导致生成的文本与已有论文相似。如果未正确引用来源,可能被认定为剽窃或抄袭。
AI创作的图片算独家吗?
大学生小刚,用AI制作了一张“梦幻少女”插画,发到小红书上,被某公司去掉水印后用于商业活动,小刚表示,虽然利用了AI技术,但自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训练AI模型,很多关键词都是自己想的,这张图片版权归自己所有。
答:AI是工具,设置并调整关键词、参数、风格光影效果,可以体现小刚的个性化表达,但是否具有能够满足作品的要件、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仍需个案分析。
一键成片还是一键侵权?
某科技公司新推出了一款一键剪辑软件,用户只用输入某影视剧相关文字,即可生成3到7秒的视频。某网络公司在未经某科技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把爆火的某影视剧切成了视频片段,自行生成或提供给用户作为素材生成新的视频。版权方认为网络公司侵犯了自己对于某影视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网络公司不仅靠某影视剧的热度吸引了大量流量,还通过会员收费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版权方将其告上法庭。
答:AI剪辑影视剧的法律风险较高,尤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目前司法实践倾向于严格保护原创内容,即使是AI辅助创作,只要涉及他人作品,仍需遵守著作权法,建议用户在创作前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确保合规。(记者 祁思元)
责任编辑:杨露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