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纷纷涌现,乡村的广阔天地成为广大有志青年干事创业的沃土。”
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的故事,因一位“95后”党支部书记的返乡足迹而生动。她叫张桂芳,是村民口中的“娃娃书记”,用3年时间将负债百万元的穷山村打造成网红“彩虹村”,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张桂芳的选择与坚守,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深刻命题:在中原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如何让更多新农人扎根生长,用青春与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沃土?
当下,社会选择更加多样,评价体系日趋多元。个性化、多元化就业已然成为一种新潮流,其中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期许,也有对社会需求的回应。于是,不少有志青年将目光投向农村,“90后”村官、大学生回村创业以及新农人管理智慧农场等故事屡屡登上热搜。由此可见,青年人才投身乡野不仅行得通,而且能做得好。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纷纷涌现,乡村的广阔天地成为广大有志青年干事创业的沃土。与父辈们不同,他们不仅为农业农村带来新理念、新模式,也有了新玩法、新思路。与传统的庄稼汉相比,新农人们都有一些独特的素质:出生于本乡本土,学历较高、工作经历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将青春和才干都奉献给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沃野中书写新的精彩。
引得来,还要留得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乡野,也折射出城乡关系的嬗变——从城市虹吸到双向流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不甘心当配角,而是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用知识、技术重构乡村价值链条。这种转变,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意味着乡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当年轻人开始以“新农人”身份为荣,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必须答好的命题。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河南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更多新农人逐梦乡野提供广阔舞台。
当乡村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热土,当“回乡”不再等同于“退而求其次”,中原大地的乡村振兴画卷必将更加壮美。这既是青年人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荣光。(评论员 悦连城)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