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3时,在郑州国际陆港智能调度中心,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行数据。
“我们采用智能集装箱传感器技术,温湿度监测精度控制在±0.5℃以内,这是‘128’党建工作法的技术落地。”中豫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箱管部经理孟康平介绍,通过“党建+数字孪生”系统,中欧班列(郑州)实现了货物运输全程可视化、风险预警智能化,客户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8%的高位。
来到隔壁的中豫港务集团河南箱行欧亚物流有限公司,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在这里工作了9年的业务主管叶珂放下手中的咖啡,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党建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故事。
“2015年我刚入职时,处理一份跨境提箱资料就像跑马拉松。”叶珂回忆道,“我们需要手工整理十几份文件,逐个核对客户信息,再一封封发送邮件。一个环节出错,整个流程就要推倒重来。”
随着“128”党建工作法“党建+创新”的推进,中豫港务集团智慧物流系统上线,这场“马拉松”变成了“百米冲刺”。叶珂现场演示了操作流程:登录系统、勾选订单、一键发送——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何为“128”党建工作法?“1”即坚持一个核心强引领,把党的领导作为中豫港务集团发展的核心引擎,为集团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动力和政治保证;“2”是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开新局,构建“1+2+5”产业新格局和“党建+创新”融合体系,为物流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8”是实施“政治建企、思想引领、组织强基、文化铸魂、融合发展、人才强企、群团暖心、风险守底”八项工程,强化党建与中欧班列开行工作双融双促。
“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让党组织成为最先进的‘引擎’,让党员成为最可靠的‘传感器’,确保在智慧港口、数字班列等重大项目中政治方向不偏航、执行落地不打折、创新突破不停步。”河南箱行欧亚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赵昕洁表示。
在“丝路红港”党建品牌和“128”党建工作法引领下,河南中欧班列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如今,中豫港务集团已构建了“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物流网络布局,客户遍布欧盟和俄罗斯、中亚及东盟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合作伙伴超8000家,形成“口岸通道多、辐射区域多、运营成果多”的“三多”优势,全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5万列,开行总量和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玻璃窗外,郑州国际陆港作业区的灯火与夜空中的星光交相辉映。在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上,每趟班列都书写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时代答卷。(记者 郭北晨 雷锦雯)
责任编辑: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