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了不起的古建筑丨卫辉望京楼:国内最大石构无梁殿建筑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25年7月30日 13:17

  “卫辉有座望京楼,半截蹿到天里头。”这句流传在豫北平原上的民谣,道出了卫辉望京楼的宏伟。

  很多地方有“望京楼”,这是古人表达忠贞的一种方式。而卫辉望京楼因何而建,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怀?

  日前,记者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凯、河南省文物建筑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丽娟一起赶赴卫辉市,共同领略望京楼独特的建筑形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受那段历经400余载岁月沧桑,关于权力、孝道与匠心的传奇。

俯瞰望京楼。

  汝王潞王争未休

  穿行在卫辉古城古老街巷中,远远就望见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望京楼。

  中原怎么会有如此高大的砖石建筑?记者惊愕之余又有疑问:这不就是一个高台吗,怎么叫“楼”?

  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后面的介绍才明白:“望京楼”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书楼”。

  望京楼的主人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汝王,有人说是潞王。

  长期从事明代藩王研究的孙凯介绍,明朝对皇族实行分封制,封在河南境内的有周、唐、赵、郑、伊、徽、秀、崇、汝、潞、福诸藩,藩府共有11个。这些藩王就国以后,生前修盖豪华王府,死后还要在封地附近修建规模宏大的寝园建筑。卫辉地处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中原腹地,封于卫辉的藩王中,比较有名的是汝王和潞王。

  第一任潞王朱翊镠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同母弟弟,极受生母李太后恩宠和万历皇帝纵容。万历皇帝为他选的封地原来是衡州,朱翊镠请求改为卫辉,理由是:“臣愿就近,庶几咫尺天颜。”

  潞王府建设工程浩大,万历十六年(1588年)五月竣工,前后历时4年。就藩后,潞王又在王府修建了御花园、看花楼、梳妆楼、戏楼、玉带桥等。

  孙凯说,明代藩王王府、陵墓的修造,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工程组织管理涉及王府、工部、地方政府、内官监等几方,流程上需由王府请旨,得到皇帝亲允后,再将事宜交予藩王所在地方组织实施,其间各项需求经工部奏准,同时内官监还会派员督管。尽管程序严格,但有钱有势的藩王经常会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监管、超越礼制。

望京楼顶露台上的牌坊。

  有资料记载,潞王以思念母亲为名,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用时两年兴建望京楼。建楼所用料石来自太行山中,望京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

  也有资料说,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卫辉汝王府建成崇本书楼。汝王因无嗣而除国。汝王府的建筑,后来因改建潞王府被拆除,只有崇本书楼得以独留,潞王府仍沿用“崇本书楼”之名。

  在望京楼中仔细查看,这么宏伟的建筑没有发现一块当时的石碑、刻石,这让记者和专家感到纳闷。

  有学者认为,明代王府后花园中一般有假山或其他高台建筑,南阳唐王府的假山现在叫“王府山”,安阳赵王府的高台建筑遗存现名“高阁寺”,卫辉潞王府的高台建筑则是望京楼。

  孙凯认为,望京楼虽名为书楼,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场所。至于潞王为思念母亲而建望京楼的传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被分封在开封的周王府就有一例,周悼王之子南陵郡王是遗腹子,刚及周岁时生母亦卒。因思念父母,成年后在府邸旁边建了一座高楼,取“望云思亲”之意,故名“云楼”。

  占断春风百尺台

  “巍巍楼阁倚云隈,占断春风百尺台。东去锦帆淇水合,西来爽气太行开。”古人有诗这样称赞望京楼。

  望京楼高达33米、宽30米、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整座楼高大如一座森严的堡垒。

  望京楼正面无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门,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首层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门,高大宽敞,可容纳数百人。

望京楼中通道与采光石窗。

  记者站在这里,感觉凉风穿堂,阴凉爽利,堪称“天然空调”。

  从此处由东西两门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层楼。第二层是宽大平台,上面原建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就是“崇本书楼”的所在。书楼已毁,大殿柱础尚存。从残存基础可以看出,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两个小门。

  书楼前面,有雕刻精美的“诚意坊”,四柱三楼庑殿顶,石雕堪称明代石刻艺术精品,其上“三龙戏珠”“八仙庆寿”“童子拜寿”等图案栩栩如生,石狮造型威仪凛然,见证着明代藩王府邸的奢华与匠人的鬼斧神工。

  望京楼形体高大,结构坚固,砖石并用,砌筑工整,设计科学,具有典型官式建筑风格。卫辉望京楼也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丽娟介绍,河南境内有多座无梁殿建筑。无梁殿是全部采用砖、石砌筑,无梁无柱的券洞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流行于明代,极其坚固。

  历史上的潞王传两世而亡。《卫辉府志》记载,潞王府第宫殿俱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拆毁,木植运入京师,仅存周围墙垣及望京楼。

  采访中,记者偶遇前来寻古的卫辉老城人李先生,他说,望京楼是卫辉的镇地之宝,民间有很多故事与传说。李先生给记者讲了一个古代卫辉、滑县、浚县的三个乞丐“吹牛”的故事。滑县乞丐说:“滑县有座塔,离天一丈八。”浚县乞丐说:“浚县有座山,离天三尺三。”卫辉乞丐则说道:“卫辉有座望京楼,半截蹿到天里头。”

  与古为新古城兴

  明清卫辉府所辖各县百姓,到过卫辉的,都要来看看望京楼。望京楼是卫辉的标志与象征,很多文人也登楼望远,驰目骋怀,留下很多诗句。

  清代诗人胡蔚先有《初秋雨后登望京楼观稼》一诗:新秋爽气拂层楼,喜雨携樽到上头。桑柘千村烟里见,黍苗万顷望中收。

  历经400多年风雨,望京楼饱经沧桑。随着风化的不断加速,望京楼曾经出现过外壁青石砌体剥落、内壁拱券石构件开裂以及砌体粘接材料风化流失导致的砌结构松动、开裂、残损等情况。

  孙丽娟介绍说,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我省文物部门2016年曾对望京楼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面抢救维修,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研究、植被与土方清理、青石外墙补砌归安、地基加固、裂隙灌浆、顶面防渗等。

  站在望京楼上,近处的明代镇国塔和卫辉府城墙历历在目,古城格局宛然。

  卫辉古城是河南保存较好的古城之一,街巷肌理完好,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承载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为了把古城“让”出来,让古城“静”下来、“活”起来,卫辉市编制了《卫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和《卫辉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力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卫辉古城文化与历史的沉浸式重现。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在望京楼举办“高台雅集——古建筑空间活化利用古琴演奏会”,以古琴为媒介,以古楼为妙境,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楚小龙说:“如何对文物建筑进行合理利用,全社会都在探索。作为文物工作者,保护文物,我们责无旁贷;活化利用文物,我们更要躬身入局。”

  卫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翟玉梅表示,以望京楼古建筑空间活化利用为契机,卫辉市将在古城保护更新中不断发挥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传统文化可以很时尚,遗产保护可以很生动,文化传承可以很青春。让文物活起来,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巨大精神滋养。(记者 张体义/文 邓放/图)

望京楼顶露台牌坊上的石刻。

  建筑名片

  所在地:卫辉市

  建筑年代:望京楼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书楼。有资料记载,明代藩王潞王以思念母亲为名,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用时两年兴建望京楼。也有资料说,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卫辉汝王府建成崇本书楼。

  建筑功用:

  望京楼虽名为书楼,更可能是王府的祭祀场所。

  建筑之最:

  望京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

责任编辑:张家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