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郑州市金柳南路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人走出工地。记者 王向前 摄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频现。如何保护户外劳动者权益,让他们在坚守岗位时有清凉、为生计奔波时被关怀,不仅关系劳动者个人身心健康,还关系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入夏时我省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重视高温天气劳动权益维护工作,监督落实好高温津贴政策。
近日,针对高温津贴发放情况,记者在多个行业采访中了解到,高温天气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也面临“烤验”,不同行业和单位高温津贴发放呈现“冷热不均”现象。
高温津贴有没有
7月29日上午11点左右,郑州市区室外温度显示32℃。郑州东站西广场一人行道上,身穿“郑东环卫”马甲的杨师傅依然沿着道路工作,不时用工具夹起地面上的垃圾放进铲斗。
“每年夏天到来时,公司都会给我们发放毛巾、水杯、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还及时发放有高温津贴。我刚领取的6月收入里就包含了100多元高温津贴,明明白白的。”杨师傅说。
杨师傅所在公司管养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6月至9月公司都会重视高温防暑工作,比如增加机械化作业区域,发放防暑物品等,同时发放高温津贴。“根据我们统计,6月符合发放高温津贴条件的天数有10天,一天15块钱,我们给每位环卫工发了150元高温津贴。”
打开员工6月工资发放明细,高温津贴单独成项。杨师傅工资单中,高温津贴显示为150元。
记者走访发现,高温津贴政策在一些大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属性的用人单位能够较好地落实,但在建筑、外卖等行业的落实情况则有待强化。
郑州东站附近东三环道路上,一位身穿“东三环管护”马甲的环卫工正头顶烈日工作。问及高温津贴,这位环卫工说知道高温津贴政策,但还没有领取过高温津贴,不清楚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也没法去追问。该环卫工所在的道路运维单位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公司从7月开始落实高温津贴政策,共3个月,每月金额100元,发放时会让员工看得明明白白。
在持续高温天气里,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郑州市区一骑手说:“虽然能享受藿香正气水、矿泉水和冰糕等防暑物资,但今年以来以现金形式发放的高温津贴还没有领到。”
在建筑工地,一些冒着酷暑施工的建筑工人也没领到高温津贴。7月31日上午10点40分,郑州市金柳南路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周边温度显示34℃。一位建筑工人说,他和老乡已经在工地工作4个多月了,入夏以来是上午11点左右下班,下午3点左右上班,到目前为止没领取过高温津贴。
7月23日,正在郑州市区送外卖的骑手。记者 王向前 摄
发放津贴难不难
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开展工作的经济补偿,有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也能体现社会对这些劳动者的关爱,相关政策在我国已经执行多年。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员介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天气室外工作时间有严格规定。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负担,纳入工资总额,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也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用品等代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温津贴政策在落地中还存在不少难度。
对劳动者来说,他们缺乏“计较”高温津贴的底气。有建筑工人直接说,在工地务工能实现工资正常发放、不拖欠工资就很知足了,再去计较金额不多的高温津贴容易让领导生气,搞不好工作也没了。
对高温津贴发放者来说,政策如何落地得看他们的“理解”。外卖平台“饿了么”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河南省的高温津贴政策于7月正式落地。当骑手送餐期间户外气温超过35℃时,平台系统将自动识别并随单发放高温津贴。“由于高温津贴是以动态加价形式直接计入每单收入,津贴金额约0.5—1元/单,且不在工资条中单独显示,部分骑手可能未明确感知到这项福利已正常发放。”
郑东新区一建筑项目工作人员说,建筑工人劳动报酬由项目各个劳务公司结合整体劳务市场水平和规则,与劳动者商议确定,大多采取按天计酬,同时也会结合天气情况适时调整上下班时间。“日常施工中由项目承建方监督工资发放,而这种形式容易忽视工资构成细节,从而给落实高温津贴政策带来难度。”
“高温津贴发生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按照维护营商环境及依法行政等工作要求,如果没有制定特定的工作方案或专项督导、检查等行动,我们是很难到各家用人单位一一核实的,更多的是以宣传、指导为主。如果有劳动者投诉,我们一定会派人核查情况,及时处理投诉人诉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郑东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一工作人员说。
7月24日,郑州市金水区一环卫工人正在打扫卫生。记者 王向前 摄
津贴发放咋到位
根据今年我省印发的《关于做好夏季高温期间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维护好劳动者其他权益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温津贴发放工作?
“做好高温津贴发放工作需要多手段发力,一方面要加大督查执法力度,引导用人单位落实政策,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郑州经开区劳动保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后,他们将采取有效手段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按标准发放高温津贴,对不按规定发放劳动者高温津贴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7月中旬,他们曾去辖区6个建筑工地开展监督执法检查,查看防暑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高温津贴是否发放到位。
北京康达(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胜利说,发放高温津贴是为了保护高温之下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利,核心价值在于平衡劳动者的付出和回报,推动构建更安全、更公平、可持续的劳动环境。如今现实情况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使得政策在落实中打折。而对权益受到侵犯的劳动者来说,由于他们和用人单位的博弈中处于不对等地位,导致很多人虽然知道这项政策,但却不敢直接去维权,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维权,造成不了了之的情况。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是劳动者权益的守护人,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领域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张胜利说,用人单位更要积极主动承担起责任义务,将对劳动者的关爱融汇到政策落实中,不折不扣将高温津贴政策计入工资总额落实到位;劳动者根据自身劳动环境,如果发现权益被侵犯要勇于投诉举报,依法开展维权。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下作业引起中暑,按规定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工作中权益受到侵犯的,可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窗口、12333咨询热线平台等渠道进行咨询和反映诉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置。(记者 王向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梓晴)
责任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