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创英才,逐浪东海之滨。10月2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泉州晋江开幕。由153人组成的河南代表团(含郑州大学)携80个项目,参加这场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
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博创引领四十载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以赛促创、以赛促融、以赛促引”,推动博士后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为做好全国大赛的参赛选拔工作,力争取得佳绩,今年4月,我省启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工作,全省共征集256个参赛项目,吸引了600多名博士后及团队报名参赛。郑州大学首次作为单独组队单位参赛,是全国14个单独组队单位之一。
“河南代表团参赛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前沿领域,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展现出广阔的市场转化前景。”河南代表团有关负责人说。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后屈笑笑与伙伴参加的是创新赛,带来的项目是“‘煤’好转型-千吨级煤基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她说,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环保性强,是未来低成本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而负极材料作为其核心组件,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性能与成本。该项目以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煤炭为前驱体,为高性能硬炭负极研发和煤炭绿色转型与高值利用开辟新路径。
记者从10月25日举行的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大赛吸引全国8006个博士后项目报名,总人数达3.6万人,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共有46支参赛队伍携1743个项目入围总决赛。
博士后是青年人才中的佼佼者。截至目前,河南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博士后工作经费超20亿元,全省共设立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53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15284人;拥有博士后经历然后成长为院士、国家杰青等优秀人才的有46人,承担各类项目和课题9700多个。(记者 王向前)
责任编辑:麻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