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豫”见世界城市文旅新风貌丨旧巷文脉何以生新韵 ——世界市长共话古今融合的城市发展之道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1:17

10月24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在阜民里文化街区进行对话。

  城市,是文明最集中、最丰富的表达载体。如何让老城市的记忆不褪色、新生活的烟火更鲜活?

  10月24日下午,郑州商代古城墙脚下,管城回族区阜民里文化街区城市阳台之上,一场“世界市长对话”活动给出响亮回答。

  “商都”堪称古都郑州的重要文化标志。3600年前,商王朝在此定都,青铜的辉光肇始了这座王城的文明序章。

  眼前是寓意着“物阜民丰”的百年里巷焕彩新生,身后是3600多年的商都遗址,古今辉映间,来自中国、西班牙、泰国、保加利亚等多国的旅游城市市长共话历史文脉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之道。

  参访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漫步商代古城墙、沉浸感受阜民里,参加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的嘉宾们感受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共生的新郑州。

  走在阜民里文化街区,西班牙帕洛梅克市市长胡安·德迪奥斯·佩雷斯·加西亚被“圈粉”了,他很难想象一个曾经集中连片、脏乱差的棚户区如今变得又有趣又新潮。“郑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保护了老城区的风貌,而且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他盛赞道。

  旧巷新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实现民生改善、遗址保护、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的共赢,郑州做对了什么?

  “我们遵循‘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原则,坚持保护为先、民生为本、文化为魂、发展为要。对阜民里片区,在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基础上,实施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改造,通过植入新业态、新场景、新设施,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破解传统城市更新单一改造和建设带来的经营难题,让百年里巷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既有文化厚度,又有人情温度。”郑州市副市长张艳敏向外国友人分享道。

  郑州的探索与实践,引发对话嘉宾的强烈共鸣和深度思考。

  每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载体”。“保护历史不是将城市固步自封,而是要书写新的篇章。”胡安·德迪奥斯·佩雷斯·加西亚认为,帕洛梅克与郑州一样,都是采取主动保护的模式,保留了街道的传统风貌,为内部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使历史街区不仅是一个文化展示的中心,还是一个充满现代生活烟火气息的场所。

  今天的阜民里,是老郑州人的记忆“容器”,也是新青年的创意舞台。逛完街区,泰国清迈市副市长珀查娜·西森拉帕南深有同感地说,清迈有着“泰北玫瑰”之称,通过设立周末步行街,为传统手工艺和年轻艺术家提供专属空间,成功吸引了年轻人回流。

  “在郑州,我们收获了很多灵感,可以把这里的成熟经验引入我们的旧城改造中。”珀查娜·西森拉帕南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保加利亚舒门市与郑州是友好城市,这一友城关系已持续了18年。舒门市副市长尼古拉·科列夫说,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保加利亚文明也是从舒门地区起源的,双方在历史上是有共鸣的。此次郑州之行,他坚定了一个想法:推动舒门与郑州友城关系再升级,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对话是合作的起点。当一个立体、真实、全面的郑州被世界看到,也就有了更多携手发展的可能。

  夜幕降临,站在阜民里城市阳台上,多国城市市长和代表近看郑州商城遗址,远眺流光溢彩的城市天际线,一种共识在激荡:城市更新,是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平衡,让深厚的历史滋养未来的繁荣。(记者 张建新 王延辉)

责任编辑:郭栩汝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